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评测>正文

法系车“服软”了? 试驾天逸Beyond

来源:选车网时间:2022-09-29 10:23编辑:王厅

  正当我驾驶着天逸Beyond对自己发起质问时,我回想到了自己的座驾(雪铁龙C4L的驾驶质感。在曾经的雪铁龙的车型上,厂商会尽可能地将驾驶感以最大限度、且无保留地给到驾驶员。以C4L为例,电子液压助力下沉重的方向盘手感配合上初段略显直接的底盘回馈,都会令我在驾驶的第一刻感受到其行驶品质端的厚重感。但以我的用车经历来看,起初在购入C4L的半年里,我的家人要无时无刻忍受着C4L在颠簸路段下那番“干脆、利落”的底盘。我承认,C4L是我家的第一台车。彼时雪铁龙的底盘,似乎并没有展现出其在静态下(如:柔软的座椅、出色的用料)那般友好。时至今日,我也会认为C4L更像是一台具备了家用车“硬件”属性的一台更适合于驾驶的A+级轿车。

  同我本人的用车经历来看,身为一台家用车,这样的调教显然并不适用于绝大多数家庭。为此,我能理解天逸Beyond上这番过软的底盘以及略显“忽悠”的行驶姿态的呈现。或许在雪铁龙看来,这样的妥协可以让人均机动车保有量仅为0.19台的中国消费者,在短暂的试驾及试乘过程中,体会到这台SUV在舒适化上的“错觉”。

  身为雪铁龙的车主,我自然懂得雪铁龙的在妥协与坚守间的这层权衡。至于天逸Beyond来说,以一台SUV的角度出发,其在非铺装路面的表现仍是同价位合资SUV中的上乘水准。得益于PHC自适应液压稳定技术的加持,我仍可以在草地上开着它十分自信地行驶,并且在此过程中,天逸也并没有出现悬架扽不住的现象,且车身上下的起伏也被控制在了一个十分可观的范围内。

  足以可见,雪铁龙在其品牌的核心技术上仍有着自己的偏执。只不过,为舒适化而进行的妥协的确略显刻意了些。为了更加迎合中国人的驾驶习惯和偏好,激进的改变并不是贬义,只不过,这之间该如何找到那处最恰当的点,以达到整台车动态下的均衡才是关键,就目前来看,雪铁龙仍是任重而道远。

  不可否认的是,在天逸Beyond的这次改款上,确实可以体会到雪铁龙为其新产品上付诸的努力。智能化端,MTK车规级机芯片、华为与联通联合开发的C-CONNECT 3.0 BEYOND交互式智能网联系统等配置,在保证了基础功能的使用下,还带来了响应速度上佳的语音控制以及AR HUD的功能。可以说,虽然天逸的产品生命周期已经进入了“下半场”,但其为智能化甚至是年轻化层面实现的大升级,的确是肉眼可见的。

  回到“老车主”的视角,天逸Beyond这台车还依旧保留了以往雪铁龙车型上的产品特点。在优秀的静态体验与饱受争议的动态感受间,你还是能在这台SUV中找回十年前雪铁龙的影子。诚然,舒适、惬意的驾驶质感和行驶品质是国人对一台坐拥良好舒适型SUV的固有认知,可厂商稍显有些大的跨步,似乎并不是人们最初所期望的那番景象。

  那么,天逸Beyond骨子里还是台雪铁龙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在它身上,你能明显感受到其之于用户角度出发而带来的蜕变,在剥离掉以往法系车“反人类”的设计后,更实用的天逸无疑是一台更倾向于家用角度和使用场景的产品。更可贵的是,雪铁龙也更懂国人的用车需求了。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原创试驾

    关注该车系的还关注了

    该品牌的其他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