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评测>正文

想要的恰好在身边 试驾上汽大众全新一代朗逸

来源:车质网时间:2018-05-18 06:49作者:马一凡编辑:刘迎

  2008年,上汽大众正式推出了第一代朗逸车型,在扩充消费者可选范围的同时,历经多次改款并屡次创下了销量佳绩,甚至一举成为了该品牌的销量担当,其市场认可程度已无需多言。然而,反观“朗逸”自身,在某些方面堪称完美?亦或有着明显短板?似乎从这两个角度我们都难以迅速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因而就像多数大众家族的产品一样,均衡可能是它最大的特点,或者说是亮点。

  十年之后,上汽大众为我们呈现出了基于MQB平台打造的全新一代朗逸,最新的家族化设计语言,再次让“朗逸”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当然,全新平台带来的诸多新技术,也成为了新车产品力的组成部分,而从“理论”到实际感受,该车究竟在哪些层面得以提升呢?在与大家分享试驾感受之前,不妨一同憧憬“想要的恰好在身边”的感觉吧。

  外观:令人着迷的精致感

  看到上汽大众全新一代朗逸的官图时,新车的精致感,甚至让小编不敢相信它真的是“朗逸”。何出此言呢?或许与新车引擎盖及保险杠等处,增加的锐利棱线脱不开关系,倒梯形进气格栅采用了大众最新的家族化风格,同时镀铬材质的用量也较现款有所增加,重点在于,横向分布的辐条实为双层式设计,不过1.5L车型下层辐条为黑色材质,与280TSI版本略有差异。

  作为新车前脸的点睛之笔,远近光均带有透镜并采用LED光源的头灯组,为全新一代朗逸的视觉效果增色不少,值得一提的是,内侧带有拐角的日间行车灯,隐约可见家族旗舰辉昂的影子,细节处理也一丝不苟。此外,小编的试驾车还提供了前雾灯,并支持转向辅助照明功能,常见的大众“套路”,胜在实用性表现。

  新车的侧面线条颇具层次感,贯穿车身的腰线以及门板处的钣金折线,让全新一代朗逸的细节设计更显档次感,而C柱还引入了三角窗设计,视觉感受更显修长。需要说明的是,全新朗逸基于大众MQB平台打造,相比衍生自PQ34平台的现款车型,其车身长宽高分别增加至4670mm、1806mm和1474mm,轴距达到了2688mm,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车内驾乘空间表现。

  除了更大的车身尺寸外,从前翼子板向后延伸的箭矢装饰内,还印有“LAVIDA”英文标识,该设计在紧凑型轿车中并不多见,“轻描淡写”中透露出设计师对营造高级感的用心良苦。此外,该车门把手处镶嵌有镀铬饰条,其中包含了无钥匙进入功能按键,虽然在不少消费者眼中,按键操作不如触控感应显得“高级”,但回归使用层面,就便利性而言前者更具优势,假如您和小编同为“强迫症”患者,便能深有体会。

  较之现款朗逸圆润且鲜有线条勾勒的车尾,新一代车型无疑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后备箱盖及保险杠等处的横向线条错落有致,锐利且采用圆弧过度,大气却并非锋芒毕露。侧面看去,点到为止的内切造型,为修长的车身增添了几分紧致。

  将尾灯组作为众多线条的汇集之处,可谓是大众全新设计风格的元素之一,同时借助全LED灯组大幅优化了夜间点亮效果。后保险杠下方仅用简洁的镀铬材质妆点,并刻画出尾喉造型,而真正的排气系统则为隐藏式布局。另外,1.4T车型尾部标注有“280TSI”,而1.5L版本则仅为“LAVDIA”标识。

  小编的试驾车装备了17英寸精车铝合金轮辋,无论样式亦或直径,在同级中均较为抢眼。与之配套的是邓禄普 SP SPORT MAXX 050轮胎,抓地力表现毋庸置疑,加之其规格达到了225/45 R17,兼顾了操控与舒适性。备胎不出意料的为非全尺寸版本,中间的泡沫材质内镶嵌有随车工具。

  内饰:简约、实用 配置升级

  作为上汽大众销量担当的换代车型,全新一代朗逸的外观大气、精致却并不张扬,可谓将国内消费者的审美“研究”得淋漓尽致。不过想要再续前作的辉煌,为了适应多数消费者,其内饰造型就不能太过繁琐,同时配置与便利性层面注定要进一步完善,因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内饰布局虽然难称惊艳,但熟悉的MQB平台风格,以及大众车型惯用的操作方式,再次诠释了易于上手才是硬道理。

  副驾驶侧的饰板采用了亮黑拉丝渐变工艺,细节处的高级感值得肯定,不过中控台及车内门板等处均为硬质材料,仅车门扶手处带有些许皮质面料包裹,单从触感而言有些小遗憾,至于是否会成为全新一代朗逸的“槽点”,咱们接着看。

  三辐式真皮方向盘极具大众风格,直径与握感都“没毛病”,而略带平底造型的设计风格,最大限度降低了对驾驶员腿部空间的侵占。两侧按键中包含了自适应巡航和语音控制等功能。重点在于,现款车型上并未提供的方向盘四向手动调节功能,也可在新车上见到,人性化程度有所提升。

  简洁的双圆式仪表盘,告别了现款的双炮筒造型,扁平化设计风格搭配更加清晰的信息反馈,对于一款紧凑型家轿而言再合适不过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车依旧提供了四门车窗一键升降功能,小编试驾的280TSI版本还装备有头灯自动启闭,在实用性方面可圈可点。

  中间的8英寸触控屏与周围饰板完美融合,除了高分辨率和较快的响应速度外,在抑制反光方面的表现也值得肯定。不仅如此,系统中集成的导航功能,还能够向驾驶者反馈实时路况,输入车牌号后则可自行规避限行路段,可谓是应对恼人政策的一剂良方。当然,诸如苹果CarPlay和百度CarLife等手机互联系统也并未缺席,同时左侧还设计有部分功能的快捷键,虽然整体布局不算新颖,但胜在上手零难度。

  令人欣喜的是,全新一代朗逸不仅装备带有Clean Air的双区恒温空调,前排座椅还支持三挡可调的加热功能。重点在于,后排出风口与下方的双USB接口将成为全系标配,一改现款车型对后排乘客照顾不周的窘况。

  对于熟悉大众车型的朋友们而言,电子手刹和AUTO HOLD这对搭档已绝非新面孔,但在“朗逸”车型上却是首次出现,而且厂家宣称二者将为标准配置,在同级中屈指可数。此外,两侧还包含有驻车雷达、ECO模式和发动机启停功能开关,操作相当顺手。

  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电动天窗沿用了欧规奥迪A4车型的天窗尺寸,较现款采光面积增加了30%。此外,驾驶席侧稍长的中央扶手拥有出众的支撑性表现,并可进行高度调节,以适应不用身材的驾驶者。

  性能:两种动力应对不同需求

  小编拿到的是全新一代朗逸280TSI车型,其搭载大众EA211系列1.4升高功版涡轮增压发动机,相比现款的230TSI车型,新车的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别提升至110kW和250N·m,厂家宣称其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8.3秒,并在提升动力的同时,借助与之匹配的7挡双离合器变速箱,新车的百公里综合油耗甚至可以低至5.4L。当然,作为大众家族最为常见的动力总成之一,280TSI+7DSG组合的实力不容小觑。

  或许是出于燃油经济性考虑,全新一代朗逸的初段油门响应不算积极,直观感觉这台高功版的1.4TSI发动机,在缓踩油门时刻意保留了自身实力,虽然起步加速颇为轻快且能够营造出一定的推背感,但与小编脑海250N·m扭矩的强劲发力并不吻合。加之7挡双离合器变速箱升挡较为积极,即便油门踏板过半,它也更加倾向于保持挡位拉高转速,而并非立刻降挡以换取更加充沛的动力输出,谈不上畅快,但穿梭在城市中能够轻松完成超车动作。时速60km/h左右,变速箱即可升至7挡,此时的发动机转速仅为1300rpm上下,有助于提升燃油经济性,也与其家轿定位不谋而合。

  既然如此,在小编看来全新一代朗逸提供的ECO模式,对于未来车主们或许更加常用。诚然,在该模式下,油门响应甚至可以用“迟钝”一词形容,但加速过程依旧较为轻快,更加积极的升挡逻辑,会在驾驶员收油的瞬间执行升挡操作,游走在不算稀疏却也并非拥堵的国道上,反倒让人重温了繁忙工作中难寻的闲逸。松开油门后,行车电脑中会出现“E”和ECO标识,同时发动机转速也回归1000rpm,显然以滑行状态降低油耗才是该模式最大的亮点,而轻点刹车或油门踏板时,变速箱会依据车速重新接入对应挡位,得益于双离合器结构,整个过程没有拖泥带水,也没有让人感到丝毫冲击。

  假如遇到拥堵路段或需要急加速时,S挡仍是不二之选,虽然此时变速箱仍不太情愿降挡,但升挡步伐却放缓了许多,即便只是在相同时速下较D挡模式低了1挡,严阵以待的峰值扭矩以及更加积极的油门响应,足以让驾驶者畅快地穿梭于车流缝隙中,至少在时速80km/h之内,“任性”一下无需犹豫。而伴随车速提升,这台1.4TSI发动机的动力储备也值得肯定,时速120km/h之后加速力道仍较为可观。不过,此时该动力总成在低速时不够线性的特点显露无疑,排队跟车走走停停的过程中,驾驶员踩踏油门的力度需要仔细拿捏。

  相比之下,该车的转向手感更让人一见倾心,除了颇具德系风格的方向盘回馈力度外,并未影响指向性的适度旷量,不仅能够让驾驶者随心所欲的完成并线或过弯动作,高速行驶时沉稳且没有丝毫机敏气息的转向系统,更是大众家族一脉相承的优点。

  全新一代朗逸底盘采用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式半独立结构,对于一款定位家用的紧凑型轿车而言,此举并不出人意料。虽然从结构层面来说并无太多亮点,但重在“疗效”,明显的舒适取向,搭配富有韧性的底盘调校,过滤路面细碎的颠簸自然不在话下,同时也并未将路感完全隔绝。遇到落差较大的坑洼或橡胶减速带,悬挂的处理过程干脆利落,且传递给车内人员的振动较为有限,高速行驶时,其出众的稳定性表现,足以印证自身的德系血统。

  值得一提的是,并线过程中该车底盘的整体感可圈可点,尾部的循迹性表现,甚至堪比更“高端”的多连杆结构。当然,它也并非十全十美,驶过坡顶后仍会伴随些许的抛离感,而高速碾压过连续颠簸路段时,车尾仍会带有多余的弹跳。至于高速过弯时的侧向支撑表现,依小编来看,以舒适型家轿的眼光来看,该车可谓“名副其实”,不过假如能够进一步抑制车内的侧倾感,或许会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

  再来说说制动和隔音表现吧,全新一代朗逸的初段制动力不算强劲,能够很好地抑制重心转移给人带来的不适,伴随刹车踏板深入,制动力增益较为线性,且快速踩下刹车踏板时,充足的制动力足以让人信心十足。此外,该车对于胎噪与发动机噪音的抑制令人满意,相比之下,高速行驶时车窗外的风切声会稍感明显。

  除了280TSI车型外,小编还有幸体验了1.5L车型,其搭载同属EA211系列的1.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较之前者,不仅更加注重燃油经济性表现,85kW的最大功率更是超过了现款1.6L发动机。值得一提的是,自然吸气发动机与生俱来的线性输出,更加适合穿行于城市之中,得益于充沛的低扭表现,跟车行驶时驾驶者也易于掌控油门踩踏力度,虽然加速力道不及280TSI车型,但均匀的动力输出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高速时的动力储备,并非这台1.5L发动机的长项,特别是想要完成超车动作前,需要预先判断加速距离,而全力加速时较为明显的引擎噪音,似乎也说明了该车更适于城市通勤。与之匹配的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可谓兢兢业业,换挡平顺性在使用AT变速箱的车型中位居前列,为该车的行驶质感增色不少。与280TSI车型相似,该变速箱同样拥有相当积极的升挡逻辑,似乎在它的潜意识中,降低发动机转速换取最佳的燃油经济性表现才是唯一真理。好在换入S挡后,整车的动力响应有所改善,只是受限于自身的动力储备,想要实现近似280TSI车型的畅快加速并非易事。

  空间:宽敞舒适 后排储物能力稍逊

  得益于MQB平台与更加宽大的车身尺寸,新一代朗逸的驾乘空间表现较现款更上一层楼,身高173cm的体验者在前后排均可获得一拳头部余量,在保持前排座椅位置不变的基础上,后排腿部空间可轻松达到两拳,对于一款紧凑型家轿而言,其表现已颇为出众。

  需要说明的是,前排座椅的支撑于包裹性表现值得肯定,且驾驶席提供了6向电动调节,而据厂方介绍,新车的后排座椅坐垫长度较现款增加了75mm,已改善对后排乘客腿部的承托表现,或许短途出行其功效并不显著,但经过一天的长途试驾,增长后的坐垫确实对提升乘坐舒适性功不可没。

  储物空间方面,该车前后门板储物槽均拥有可观的容积表现,驾驶席左侧的“零钱格”及中控台下方储物槽内,分别可盛放票据和手机等物品,为日常行车提供了便利。

  前排双联装杯架内均提供了限位装置,左侧还设计有两个卡槽和储物槽,不过储物槽长度稍显不足,难以放入与iphone7 Plus尺寸相近的手机。此外,中央扶手箱与手套箱内部,均可用于放置饮料瓶。

  略感遗憾的是,其后排储物空间较为有限,除了门板储物槽外,仅有前排座椅后方的置物袋可供乘客使用。好在全新一代朗逸的后备箱拥有510L的常备容积,将后排座椅按4:6比例放倒后,还可进一步扩充其内部空间。

  安全:配置让人满意

  除了前文为大家介绍的电子手刹和自动驻车两项标准配置外,诸如全车6气囊、车身稳定及牵引力控制系统等装备,也可在试驾车上见到,其中的AEB刹车辅助系统,在监测到前车突然减速时,可通过声光信息提示驾驶员,并同时为车辆施加制动力,从而降低碰撞事故的发生几率。

  此外,在前后驻车雷达与倒车影像系统的通力合作下,行进在狭窄路段或倒车入库更加轻松,不仅如此,挂入倒挡并将后视镜调节旋钮转向“R”位置后,右侧外后视镜还可向下折一定角度,以便于驾驶者拿捏车轮与路肩的距离。

  总结:

  作为一款换代产品,全新一代朗逸拥有更加大气且精致的面庞,同时车身尺寸也有所增加,至少在颜值和空间两方面,为日后再次坐上销量冠军的宝座打下了基础。而说到配置,就不得不先聊“成本”,依小编来看,这两个字不该是隐晦且避而不谈的,考虑到LED头灯、AUTO HOLD以及诸多主被动安全配置将在该车上悉数登场,且较之现款,在实用性和便利性等层面的大幅升级,纠结于些许的感官体验,还是迎接实打实的装备,想必看过文章的朋友们心中早有答案。

  回归驾驶感受,基于MQB平台的全新一代朗逸,除了扮演好一家人的移动空间外,其行驶质感更是配置表中难以体现的优势,即便它仍不能称为完美,可在同级中该车的表现已能够给对手们造成压力,而均衡更是其说服消费者的抢眼之处。比较有意思的是,体验过280TSI和1.5L两款车型后,小编认为二者并非简单的高低配之分,前者似乎更适合常跑高速或者并非身居“堵城”的朋友们,而后者显然适合日常代步之用,由此来看如何选择的决定因素主要在于用途而并非配置或质感,毕竟想要的恰好在身边,免去了很多纠结的过程。至此,最令人期待的只有售价了,不急,最终的谜题即将于5月25日揭晓。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原创试驾

    关注该车系的还关注了

    该品牌的其他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