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评测>正文

迎合国人胃口 试驾宝马1系运动轿车

来源:车质网时间:2017-07-20 07:01作者:马一凡编辑:刘迎

  如果问老牌车企和新兴品牌间的最大差异在哪?我想应是漫长的时间积淀。而反馈到产品层面,是精湛工艺、严谨设计和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当然,少不了一脉相承的品牌基调。比如宝马,后驱、操控、乐趣和毫无迟疑的动力输出,堪称是该品牌的精髓所在。不过墨守成规恐怕很难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迎合市场才能迎来新的辉煌。

  于是宝马推出了UKL前驱平台,此前的2系旅行和新一代X1均出自该平台,一经面世便引来了拥趸们的质疑声,好在这两款都是偏重实用性的车型,此举似乎无伤大雅。然而,宝马品牌采用UKL打造的第三款车型——1系运动轿车,取消后驱成为了拥趸们吐槽的众矢之的,不过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易于操控且驾乘空间更加宽敞,有助于该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外观:年轻动感 细节考究

  作为针对国内市场推出的产品,1系运动轿车的设计和调校均以中国消费者为主导,至少从外观来看确实如此。前脸与进口的两厢车型较为相似,宝马标志性的“双肾”进气格栅颇具辨识度,而其面积相比现款X1和2系旅行车要略小一些。动感十足的三段式前保险杠造型为全系标配,我们的“125i”还运用烤漆饰板点缀,较之同家族的3系更具年轻化气息,重点在于,水箱与雾灯座侧面均采用贯通设计,散热效率更高。

  1系运动轿车的头灯轮廓较为扁平且视觉效果十分低调,天使眼造型的日间行车灯没有缺席。值得“庆幸”的是,该车并未采用“开眼角”设计,因而看上去协调了不少。灯组内部均为LED光源并提供头灯自动启闭功能,且全系仅入门车型没有装备,相比竞品更显诚意。

  由于采用发动机横置布局,1系运动轿车的侧面线条,与常见的三厢轿车差异不大,“长鼻子”特征被弱化了不少。当然,各位也无需感到失望,至少传承数十载的霍夫迈斯特拐角依然存在。虽然换装前驱平台有助于改善驾乘空间,但宝马工程师并不打算“点到为止”,1448mm车身高度和2670mm的轴距表现,相比直接竞品车型优势明显,看来1系运动轿车是有备而来。

  外后视镜及B柱等处同样采用烤漆饰板,颇具活力的撞色设计在宝马车型中并不常见,要是换为碳纤维装饰,就更对“味”了。

  沿腰线将目光顺势移至车尾,无论是略带上翘的后备箱边缘,亦或保险杠线条,均依稀可见3系的影子,协调且极富动感,这才是宝马应有的样子。双边单出的排气布局,只有搭载2.0T发动机的120i和125i上可以见到。

  然而,1系运动轿车的尾灯有些让人失望,可能这么说有些刻薄,但刹车灯和倒车灯均为传统卤素光源,仅转向灯为LED灯组。就算没必要向“灯厂”看齐,可至少不能逊色太多,对吧?

  好在五辐Y式484造型的轮毂为其扳回一城,设计复杂做工精湛,完美的诠释了现代工业美学。不仅如此,宝马用行动证明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四条普利司通POTENZA搏天族S001轮胎相当抢眼,且规格达到了225/40 R18,作为某款四驱“钢炮”的原厂胎,其抓地性能表现恐怕无须赘述。至此,您是否和小编一样,对其动态表现期待万分呢?不过还是小心为上吧,虽说前者是防爆胎,但没有提供备胎总让人感觉有点不放心。

  内饰:依旧很宝马

  1系运动轿车的内饰设计依旧颇具“宝马”风格,造型与同样出自UKL平台的车型相似度很高,算不上让人眼前一亮,不过用料和做工表现符合其豪华品牌的定位。触所能及的地方均采用软性真皮包裹,为车内融入了几分豪华气息。

  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握感较为舒适,背面的换挡拨片尺寸较大,加之运用金属材质其手感不言而喻。不过,较细的圈辐没有刻意强调运动气息,激烈驾驶时就像穿着西装打篮球,会不会影响发挥水平是其次,主要是感觉不对路数。

  面积可观的六边形仪表盘,虽然造型不算出众,但能够将各项参数清晰的反馈给驾驶员,实用就是硬道理。此外,125i车型还装备了HUD抬头显示系统,时速、限速甚至拍照测速等信息一应俱全。当然,少不了开启导航后的路线指引功能,表现远胜对手。只是该装备需要在系统中开启,不提供独立的启闭按键。

  采用悬浮式设计的8.8英寸液晶显示屏,不仅成像效果细腻、清晰,且提供分屏显示功能,内嵌系统仍为我们熟识的iDrive,其中包含了多媒体、导航和远程服务等功能。与之配套的操作面板中,包含有地图、电话和菜单等多项快捷键,中间的旋钮还支持触控操作,用户体验方面可圈可点。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液晶屏无法收起,但其并非内饰的“制高点”,不至于影响驾驶员视线。

  多媒体和空调控制面板造型不算新颖,125i车型装备了双区恒温空调及座椅加热功能,相比对手更有诚意。上方1-8的数字键为收音机收藏夹,并带有手势触控提示,收藏的电台频道一目了然,提升了车内科技感。

  后排装备与同级车型较为相似,中间带有空调出风口和12V电源接口,保障了乘坐舒适性。另外,可开启的全景天窗采光面积颇为可观,对改善后排乘客视野功不可没,且除入门车型外全系标配。

  营造舒适的出行体验,无疑是1系运动轿车采用横置前驱平台的初衷之一,可它终究是一辆宝马,驾驶感受的权重可以降低,但不容忽视。风琴式油门踏板,便于驾驶员更加线性的掌控踩踏力度,关于驾驶模式,宝马依旧给出“经济、舒适、运动”三种模式,除了仪表盘及中控屏会给予相应显示,动力输出和变速箱换挡逻辑也会随之变化,至于其中的差异,咱们下文接着聊。

  性能:秉性不同 更适合普通人的宝马

  在介绍1系三厢版的动态表现之前,小编还是要卖个关子,还是先来聊聊数据吧,这台隶属于B48系列的高功版2.0T涡轮增压发动机,较之大名鼎鼎的N20系列,虽然排量相近,但气缸行程有所增加,因而峰值扭矩提升至350N·m/1250rpm,最大功率则为170kW/5000rpm。数据明显优于同级车型,而且该发动机为全铝合金材质,有助于降低车身前部重量。

  与之匹配的是8挡手自一体变速箱,而供应商是来自日本的爱信精机,并非采埃孚。不过较之前者,经济和舒适模式下换挡平顺性表现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低速挡间的顿挫感也得以大幅优化。切换至运动模式时,能够明显觉察出换挡速度更快且更直接,随之而来的便是振奋人心的回火声。

  沉思许久后,小编决定先从舒适模式讲起,可能与“宝马”的基调不符,但却是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式。得益于从1250rpm便可爆发350N·m峰值扭矩,起步阶段的动力便已相当充沛,伴随转速提升,加速过程仿佛顺水行舟,如果不是事先知晓这是台“2.0T”,很容易错以为是2.5L的V6自然吸气发动机。缓慢踩踏油门踏板,变速箱不会机敏的采取降挡动作,而是保持当前挡位靠发动机自身进行加速,收油时便会积极升挡,久违的顺滑感让人印象深刻。经济模式自然不会给人太多惊喜,迟缓的油门响应,加之过于积极的升挡操作,它会先于你迈入吃斋念佛的境界,时速超过50km/h后松开油门,发动机立刻回归怠速状态,似乎忘记了,此时空调的制冷效果也被削弱了不少,一切以降低能耗为最高指示。

  还是切换至运动模式吧,更加迅捷的油门及变速箱响应速度,才是宝马车应有的姿态。油门踏板过半时,直接、强劲且源源不断的动力输出,足以将驾驶员按在椅背上。如果想在稀疏的车流中小试牛刀,方向盘后的换挡拨片,会成为你的得力助手,换挡操作毫无延迟。只是无论在哪种模式下,油门到底时变速箱总会迟疑片刻,就像绕200米/圈的操场进行1000米考试一样,自己以为是第4圈,听到同学们奋力的呼喊“加油”时,意识到已临近终点,再不冲刺就来不及了。

  除此之外,发动机深不见底的动力储备,能够轻易激发出挑战自我的冲动。紧握方向盘迎战接踵而至的弯道,随速提升的回馈力度变化均匀且线性。虽然采用时下流行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但原地单手转动依旧相当吃力,同时紧绷的手感,足以勾起过往的情怀。指向精准度毋庸置疑,然而谈及犀利程度的话,就不仅是转向的事了。

  以“好司机”的姿态轻柔并线时,很难察觉到该车于传统后驱宝马的差异所在,甚至可以说根本不存在。然而,快速变换车道时,车头响应在迅速与机敏间拿捏得恰到好处,而车尾却有些太过安分,假如此时催促动力输出,车头便被拽进预定线路,而并非整体推入。

  急速攻弯时,隐约能够感受到前驱车转向不足的趋势,向弯心修正转角,悬挂强有力的侧向支撑,以及宝马精准的前后重量分配,能够让该车近乎中性的划过弯角,对于不会刻意寻求切弯快感的普通驾驶者而言,点到为止的趣味恰到好处。

  倒不是说该车的操控性有失水准,毕竟能够包容驾驶者的失误,对工程师而言更具挑战性。韧性极佳的悬挂,在过滤细碎颠簸的同时,处理落差较大的坑洼也能干脆利落。在营造行驶质感与舒适性方面,三厢版1系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只是它和脑海中的“宝马”间存在些许不同。

  隔音性方面,在高速行驶时,四条偏重操控性的“搏天族”会产生一定胎噪,但并不会影响车内人员间的交谈,准备享受加速快感前,窗外的风噪声对车内舒适性影响不大,而听到发动机奋力加速后的回火声,会让人更坚信这是一辆宝马。

  空间:准备正面应敌

  单就驾乘空间而言,采用横置前驱平台的三厢版1系实力不俗,身高178cm的体验者在前排拥有一拳加两指头部余量,在同级中表现突出。同时,前排座椅不仅提供电动调节功能,额外的腿部支撑对提升驾乘舒适性功不可没,不仅如此,侧向支撑的夹紧程度也可进行电动调节。

  想要正面迎战对手,后排表现至关重要,在保持前排座椅位置不变的前提下,体验者拥有三指头部余量和一拳腿部空间,必须强调的是,后排两侧座椅坐垫长于中间位置,承托性表现在同级中也拥有较大的优势。此外,中间头枕可“一键”放倒,保证实用性的同时,不会影响驾驶员视野。

  储物空间方面,三厢版1系采用非贯通式车内扶手,用于放置iphone6 plus不成问题,下方的门板储物槽狭长且容积十分可观,码放饮料瓶易如反掌。中控台下方的卷帘门采用防滑材质,其内部则为杯架和尺寸较小的储物槽,后者同样可存放一部手机。

  中央扶手箱和手套箱内部较为规整,适宜码放钱包等物品,且前者侧壁带有USB接口,便于为移动设备充电。

  后排扶手除了提供杯架外,中间靠背还可进行独立放倒,可在行进中拿取后备箱中的物品。另外,前排座椅靠背设计有置物网兜,为乘客提供便利的同时,节约了车内空间。

  虽然厂家暂未公布该车后备箱常备容积数值,但且内部相当规整,两侧分别设计有挂钩、储物格、置物网兜和绷带,固定一些“汤汤水水”的物品非常便利。得益于采用防爆轮胎,后备箱内放置备胎的位置,变成了额外的储物槽,可进一步扩展其内部存储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该车装备有后排座椅放倒把手,并可实现4/2/4比例放倒,且靠背边缘处与后备箱间没有落差。

  安全:符合自身定位

  无关定位与售价,作为豪华品牌车型,安全装备都应高标准严要求。包含头部气帘在内的6个安全气囊、胎压监测、倒车影像及前后驻车雷达等,时至今日已不算“新奇”装备,儿童安全座椅接口也照顾到了各年龄段乘员的出行安全。

  在驾驶辅助系统方面,常规的车身稳定、上坡辅助和牵引力控制系统,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车辆不会发生失控现象。我们的试驾车,还装备有车道偏离预警和追尾碰撞警告装置,前者在侦测到车辆驶离预定轨迹时,方向盘会发出振动,提示驾驶员注意;而后者则可在危险临近时为车辆施加制动,从而保障行车安全。

  总结:

  我很庆幸自己不是宝马的拥趸,对于告别传统改用前驱平台的做法,虽然略感遗憾,但不至于从此对一个品牌嗤之以鼻。相比经典的后驱车型,华晨宝马的三厢版1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驾驭乐趣。然而,让我们回归理性思考,面对城市的拥堵,畅快淋漓的驾驶又能占多少时间呢?相比之下,为想入手宝马轿车的消费者,提供更低的门槛,同时在实用性、配置甚至行驶品质方面,也能交出让人满意的答卷,懂得“舍”才能得到更多。

  伴随1系三厢版上市销售,如何在它与直接竞品奥迪A3间进行选择,或许会成为让不少消费者挠头的问题,依小编来看,二者拥有完全不同的驾驶风格,对于舒适和运动性表现,两款车的侧重有所差异,相比售价和配置等因素,个人需求是首先需要想清楚的。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原创试驾

    关注该车系的还关注了

    该品牌的其他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