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缺陷报道>正文

后防撞梁作用说法不一 安全性成关注焦点

来源:车质网时间:2013-12-18 08:09作者:姚宝光编辑:安涛

  近日,中国汽车质量网接到某车企两款车型车主投诉,反映这两款车最新上市车型加装了后防撞钢梁,而之前销售车辆存在明显减配行为,可能导致安全隐患。车主要求厂家免费为已售车辆加装后防撞钢梁。

  据了解,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车主集体抱怨关于后防撞钢梁的减配了,那么,后防撞钢梁到底有没有用?企业减配有没有道理呢?

  后防撞梁应用的意义与演变过程

  对于车辆后防撞梁的作用究竟有多大,长期以来成为业内争论的热点话题。想要弄清后防撞梁的作用究竟有多大,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后防撞梁。后防撞梁一般是由冷轧钢板冲压而成的,与车身相连接。主要作用在于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为防护车身、减少变形的重要安全装置。

  防撞梁的应用,要追溯到早期的汽车车身结构。当时的汽车一般为非承载式车身,主要安全结构位于底盘位置的横纵梁车架。而车身则主要是安装在车架上,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以及提高美观度。为了减少在碰撞时对车身的损伤程度,便在车辆的前后纵梁顶部安装有防撞梁保护车身。

  目前,绝大多数的轿车车身,都已应用承载式车身结构。这种结构的设计理念不同于非承载式车身。承载式车身是承担全部载荷的刚性壳体,车身主体有类似于车架功能的底盘。而对于这种结构的车身而言,主体的刚性强度要有足够保证,在碰撞时尽量较少变形量。而车辆的前后部位,更多的是留给碰撞时的吸能缓冲区。碰撞缓冲区的概念是梅塞德斯·奔驰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来的。其设计为在发生撞击时车身发生逐渐变形,以吸附事故中产生的绝大部分的撞击能量。车身改为这种可以变形的设计后,乘员所承受的强烈的撞击力就可以大大减小。使得作用于乘员身体上的力和加速度,不超过规定的人体忍耐极限。可以说,吸能概念的引入,已经改变了此前认为的车身钢板越厚越安全的理念。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更多>> 专栏·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