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零部件>正文

智能汽车战打响 恩智浦推电机控制解决方案

来源:盖世汽车时间:2023-11-24 09:16编辑:王雨

  电动化和智能化引爆了汽车行业的新一轮变革,车从传统代步工具逐渐发展成为移动的智能终端,所需的软件算法愈加复杂,单车半导体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末,一辆汽车可能只有1个电子控制单元,其中包含了8个半导体元件。到现在,一辆豪华电动SUV可以有90个ECU,包含8000多个电子元器件。

  再具体一点,若通过分列式解决方案驱动一个12V的电机,大概需要50~60个电子元器件;而如今的车,车灯、车窗、车载空调、水泵、动力转向、信息娱乐以及导航系统等广泛应用12V直流无刷和有刷电机,所需电子元器件的数量可能是几百个,甚至达上千个。

  因此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将小型ECU的功能集成到域控制器中,而上述由12V低压电架构驱动的电机,亦对系统的体积、重量、BOM成本以及转换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包括恩智浦、瑞萨电子、ST、Microchip、英飞凌和TI等主要MCU供应商都在积极推进产品的集成化与小型化。 近日,恩智浦也推出了专为电机控制而设计的新品S32M2,在进一步扩展S32系列汽车计算平台的同时,瞄准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未来需求。

  自此恩智浦S32产品系列将能够全面覆盖从高性能计算到边缘节点的车载控制需求。

  据了解,基于S32M2的电机控制方案,是将汽车通用的S32K MCU和一个专用的高压模拟硅片封装在一个系统里,只需要传统方案一半左右的元器件,整体上能够降低成本,并满足小型化的设计需求。

  “与使用分列式的解决方案相比,S32M2的平均成本能够降低10%~20%左右。”恩智浦汽车处理器事业部集成解决方案资深总监Thomas Ensergueix如此强调。

  在满足车企降本的要求下,应用S32M2还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复杂度,精简元器件的供货源。

  毋庸置疑,高度集成化是电机控制器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将MCU、预驱、电源管理LDO和总线收发器集成到单芯片上已成为行业目前的主流方案。恩智浦方面也透露,其未来计划把MCU和高压模拟芯片进行系统级封装(SiP),届时系统成本将会更低。

  对于新车换代周期不断缩短的市场现况,S32M2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平台可扩展,软件的复用率较高。例如,使用恩智浦的MCU S32K,在软件层面可以1:1迁移至S32M2平台。

  这也是恩智浦不断投入软件研发,坚持做好平台的重要原因。

  不过,就如恩智浦所考虑的,中央计算架构也好,软件定义汽车也罢,要真正规模落地尚没有一个确切日期,作为供应商,既不能盲目跟从市场预判,又不能原地待命,唯有灵活应变才能抓住机会。

  比如,在S32M2的设计上,恩智浦可以提供不同的算力选择和闪存容量。

  “包括算法是否会变化,是否需要增加安全检查相关内容,以及OTA会变得多么复杂等等,都不确定。所以我们需要为这些功能预留更大的内存和更高的性能。”Thomas Ensergueix称。

  另外,对OEM而言,也需要确定电机控制到底需要有多少智能,到底要采用什么样的架构,在边缘节点上是增加更多的智能功能,还是进行削减,以及计算方面的智能程度等。

  而无论选择哪一种配置,无疑都能够加快市场部署更高效的无刷直流(BLDC)和永磁同步(PMSM)电机。

  截至目前,全球大约有15~20家Tier1 已经开始进行S32M2的检测验证工作,预计2025年将实现规模上车。

  在此之前,不容忽视的是,电机控制MCU市场主要以海外供应商为主,近年来国内厂商虽然也在积极布局,但份额仍有待提高。还有一点,整车领域48V低压系统逐渐普及,尤其自特斯拉宣称全面转向48V架构后,电控MCU的市场竞争预计将更加激烈。

  无论是抓紧自研,还是加强上下游的合作关系,车企的目的从来只有一个——在智能汽车这场关键赛事中争取多一分的胜算。而作为供应商,谁能提供更多可能,谁就有机会先拿下一城。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更多>> 专栏·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