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正文

2023车市年终盘点 价格战贯穿全年

来源:新浪汽车时间:2023-12-27 09:19编辑:王雨

  2023年接近尾声,这一年的汽车市场跌宕起伏,同时也迎来了新机遇。年初,汽车行业以一场史无前例的价格战拉开帷幕,面对越来越卷的汽车市场,车企们纷纷亮剑,卷技术、卷产品、卷服务……而这场属于汽车圈的“内卷”也打响了行业淘汰赛的发令枪。

  不过,中国汽车市场不负众望,在重压之下依然以坚定步伐平稳前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走高,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海外出口实现多点开花等,在全球范围起到领航作用。

  在疯狂内卷、机遇丛生的2023,中国汽车市场的画卷落笔收官。然而,在这一年当中,汽车行业众多高光时刻依然让人印象深刻,值得一一回顾,接下来我们就从“内卷”的主题来盘点汽车行业这一年发生的大事件。

  一、车市掀起疯狂价格战

  2023年1月,持续了13年的新能源国家补贴政策正式退场,由于国补退出提升了车企成本,因此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掀起来一股涨价潮。

  然而就在5天后,特斯拉逆势推出“史上最强”让利活动,其中国产Model Y长续航版降价达4.8万元。

  继特斯拉官宣大降价后,AITO问界、小鹏汽车等新能源车企纷纷跟进。就这样,2023的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启了一轮价格战。

  特斯拉降价只是开胃菜。3月初,湖北省联合东风系多家车企针对省内购车促销补贴活动开启,点燃了汽车市场降价热潮。

  随后这波降价促销之风便从区域刮到了全国,包括一汽、上汽、奇瑞、长安、北京现代、上汽大众等49余家车企加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补贴价格大战,引发全社会关注。

  为了控制价格战的蔓延,7月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汽车论坛上,16家车企联合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承诺“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不过很快上述条款被删除。

  不过,就在大家以为第一波价格战接近尾声时,以大众、特斯拉和凯迪拉克等知名汽车制造商为代表的车企,纷纷宣布降低其电动车型的价格,这波操作再次引发了一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

  进入8月,车企备战金九银十,新一轮价格战又开始了,包括上汽大众、零跑、特斯拉、哪吒等10多家车企以现金优惠和增加购车权益的形式加入了降价潮。随后,“金九银十”众多车企纷纷推出优惠措施。

  到了年底为了冲量降价不断,仅12月第一天,就有比亚迪、神龙汽车、零跑汽车、一汽丰田等多家车企宣布购车促销政策。至此,降价成为今年车市的常态,从年初一直持续到年尾,价格战贯穿2023全年。

  然而,以价换量的方式虽然短期内达到销量目标,但却在不断蚕食车企和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不少经销商表示,最初降价只是少赚点,后来价格战越来越猛,就变成了亏损。

  以特斯拉为例,降价使其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下降至17.9%,较上年同期的25.1%下降7.2个百分点,而特斯拉Q1毛利率19.3%,Q2进一步降至18.2%。这意味着,特斯拉毛利率今年三个季度持续下滑,同时也是近四年来的最低毛利率水平。

  从汽车市场销量来看,来势汹汹的价格战并没有带动销量大幅增长,反而引发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以目前的趋势来看,“价格战”可能依旧会成为2024年的关键词,同时明年将会是新能源“淘汰赛”的关键阶段。

   二、车企疯狂加码内卷技术

  对于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卷价格只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常见的商战手段,而真正上升到内卷高度的是卷技术,卷的是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年初,就在大家还在探讨哪一款新车智能座舱用上了“高通骁龙8155芯片”,到了年底,车企们已经不约而同地卷起了高通骁龙8295,并且这个趋势会持续到2024年。

  就比如,理想MEGA、小鹏X9、零跑C10、新奔驰E级、极氪001FR、极越01、吉利银河E8、ZEEKR 007等车型的智能座舱都已经配备了8295芯片。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新车中,既有60万的理想MEGA,也有据传15万左右的零跑C10,价格覆盖区间非常广。

  因此,为了更用户提供更流畅的交互体验,车企在今后大概率会在新车上用上8295芯片。由此来看,汽车圈智能座舱卷芯片的程度,比手机圈更猛。

  比座舱芯片还卷的是800V高压快充,2019年保时捷带来了第一款800V高压平台量产车Taycan,彼时800V高压快充还是百万级电动车标配。

  不过到了2023年的中国车市,800V已经实现了科技平权,小鹏G6、昊铂GT、智己LS6等一起把800V的价格拉到20万左右,而吉利银河E8、极狐阿尔法T5更进一步,以后不到20万的车都能800V了。

  引领者们推着行业往前走,其他厂商也开始加紧800V布局,纵观海内外厂商,极氪、极狐、起亚、阿维塔、星途、理想、小米、路特斯等叫得上名字的厂商均具备800V技术。

  除了比拼充电速度,蔚来选择换电路线,11月接连与长安、吉利签署共建换电站协议,目前蔚来已经建成换电站超2300余座,后续将继续在换电领域前行。

  另外,理想MEGA的5C麒麟电池的充电速度号称可以达到加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还有蔚来汽车的150kWh电池包,续航也超过了1000公里,后面车企在充电速度和续航里程方面还会继续卷下去。

  2023汽车市场技术内卷的还有智能驾驶,临近年底国内城市NOA开城大战愈演愈烈,L3测试政策靴子也正式落地。小鹏、理想、蔚来、极狐、阿维塔、问界,都在比拼开城速度,甚至有人重新定义了城市的概念。

  12月22日,长安汽车宣布已经成功拿到17张高快速路的L3级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成为最早且单批次最多获得此类牌照的企业。

  另外还有宝马、奔驰、智己汽车已经拿下了北京、上海的有条件L3级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2024年的智驾市场,会更卷。

  可以预见的是,2024年的城市NOA必定更卷。当头部玩家们都开始出牌后,不跟就显得你落后于时代。因此,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们也加快了布局,智己、比亚迪、魏牌、零跑、极氪、五菱等车企,都已经计划在2024年内落地城市NOA。

  三、行业洗牌不断提速

  最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市场变得愈发“内卷”,同时车企之间的竞争更是残酷激烈,这也使得许多曾经深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汽车品牌处于被淘汰的阶段。进入2023年,行业洗牌速度不断加快,新造车的分化加剧,撑不下去的合资品牌撤出中国市场。

  如今,合资品牌“躺赢”时代已终结,有些合资车企不得不挥手告别,继铃木、雷诺、菲亚特、讴歌、JEEP遗憾退出中国市场后,广汽三菱也在2023年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里,几乎所有海外品牌车企在国内的市占率都有所下降。其中,日系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4.1%下降到2023年上半年的17.6%,降幅高达6.5%,是下滑最明显的车系。

  德系车型的市占率同样下滑明显,从2020年的25.5%下降到2023年上半年的21.4%;美系车型从9.4%跌至8.5%;韩系车型则从3.8%降到1.7%,已经腰斩。

  从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猛,传统燃油车普遍都出现了销量下滑,对于那些在新能源领域转型较慢的车企提出了生存挑战。

  除了一些有可能退出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其实合资车企最近两年的日子也不好过。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达到49.9%,合资品牌在华市场份额失守50%红线。

  重压之下,一些车企在2023年也进行了大规模裁员,包括广汽本田、大众、高合汽车、沃尔沃、蔚来、特斯拉、起亚、岚图等数十家车企。其中,部分车企还进行过不止一轮的裁员,比例在15%-30%,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内卷的残酷。

  不得不承认,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自主品牌迅猛崛起,中国车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以“市场换技术”的戏码正在反转。当下的合资车企普遍面临转型变革之痛,未来还将加剧分化,汽车行业后合资时代正在来临。

  除了车企,多家经销商集团也在今年宣布破产。2023年初,浙江台州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中通集团旗下19家4S店全部关闭;经营近30年的老牌4S集团重庆龙华正式退市,旗下多家4S店或关门歇业、或转让。

  对此行业人士表示,价格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不仅会降低车企利润,而且也考验经销商的承压能力,倒闭的经销商会将库存车大幅度降价销售,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可以预见的是,2024年,还会有更多玩家离场,而汽车市场内卷的结果,就是淘汰赛加速,被淘汰的不只是车企,还有汽车行业从业者。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更多>> 专栏·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