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正文

第三波价格战开启 或将“卷”到明年

来源:车市睿见时间:2023-12-21 10:39作者:杨朔编辑:周子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期2023年中国车市将迎来完美收官。近日,协会发布数据,2023年全年汽车总销量或可达到3000万辆,同比增长11.7%,再创历史新高。协会分析,政策刺激、促销发力、企业收尾冲刺都是有利因素。

  不论是促销还是冲刺,“卷价格”“卷配置”都是绕不开的关键词,而且几乎从年初延续至年尾。事实上,进入12月,价格战再度燃起,相较以往,这一轮价格战似乎更为激烈。据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有近20家车企先后宣布降价促销。

  ▍“降价”冲KPI

  今年年初,特斯拉发起第一轮价格战,车企纷纷选择“跟牌”;年中价格战再度掀起高潮,而当时间来到年底,为了冲刺全年销量KPI,众多车企更是“主动”打响第三轮规模化价格战。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汽协的数据,今年前11个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11.1万辆和269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和10.8%,产销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不过扣除441.2万辆的出口数据之后,国内汽车销量增长微弱。

图片来源:理想汽车

  而从前11个月销量数据来看,能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企业屈指可数。理想汽车2023年销售目标30万辆,前11个月累计销量32.6万辆,提前超额完成全年销售目标;今年吉利的整体销量目标为165万辆,前11个月吉利汽车累计销售153.6万辆,按照吉利11月份销售情况来看,吉利12月中旬就能实现全年销量目标,全年销量有望突破170万辆;而比亚迪距离年度300万辆的销量目标还存在32.8万辆的缺口,年终有望进行最后一轮冲刺。

  长安汽车、奇瑞集团以及岚图汽车,目标完成率在80%以上。其中,岚图汽车年度销量目标为5万辆,12月仍有万辆的销量任务需达成,压力也不可谓不小。

  更多的企业难以达成年度销量目标:蔚来、小鹏、哪吒、零跑等新势力品牌的完成率仅在5成左右;传统车企中,一汽、东风、上汽、长城对比年初确定的销量目标,也只完成6成左右。

图片来源:上汽集团

  价格战的目的非常明确,以优惠政策拉动销量增长,可以简单理解为以价换量。这一轮来势汹汹的价格战,也势必为年底销量持续走强埋下伏笔。不仅仅是今年,年终冲量是车企一直以来“必须”参与的固定环节。只是在今年价格战的大语境下,这样的销售策略已经成为关乎生死的战役。更多的车企期望以价格刺激,换来年度KPI的上升曲线。

  ▍“流血”拼规模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此前表示,“今年的车市就是卷,明年会更卷,产品高度的同质化,加上内需乏力,明年竞争将会非常激烈。”

  多位车企高管也谈到,2023年的价格战惯性,将延续到2024年,价格战仍然是2024年车市的主旋律。小鹏汽车营销副总裁易寒认为,“价格战更像是不可逆转的大势,国内市场也或因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汽车市场分析师林述成向车市睿见表示,目前大多数厂商都采用了以价换量的逻辑,个别厂商甚至“流血卖车”,导致车企总体利润处于低位。这场价格战,需要车企雄厚的资金为后盾,以及可观的降本空间为缓冲,这也就有了今年陆续如威马、恒大等车企因资金问题导致被迫“出局”。

图片来源:车市睿见

  他认为,明年对各大车企的挑战仍然巨大。但价格战只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车企还是要为客户创造核心价值,这才是唯一出路。

  以价换量,实现规模化,继而实现成本下探,再降价吸引消费者,继续实现规模化提升,已经成为车企发展的闭环。汽车产业始终是追求规模化的产业,车企只有达到一定的销量水平,才能实现盈亏平衡。当然,如果还要保证利润空间,背后还需要强大的造血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盈利能力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从目前来看,只有比亚迪和特斯拉实现了这样的闭环,最好的佐证就是销量表现。而对于其他的车企而言,尚只能一边“流血”一边“卖车”。然而,车企只能迎战,通过增加销量来获取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正如有车企负责人认为:“价格战避无可避,只有努力在这个市场活下去,才有未来”。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更多>> 专栏·评论
热点新闻